舊金山灣區統促會和中華會館聯合舉辦座談會研討臺灣“大罷免”和統一前景
日期:2025-07-30 08:24:00
來源:ACPR
作者: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當地時間7月27日,由駐美中華總會館和舊金山灣區中國統一促進會(簡稱舊金山統促會)聯合主辦的“臺灣大罷免與統一前景座談會”在舊金山中國城舉行。中華總會館代總董鄺健昌與多位主席團成員、舊金山統促會理事長池洪湖以及各界賢達出席座談會。美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創會會長古銑賢和《星島日報》社長梁建峰作主題演講,舊金山統促會會長黃楚文與全美和統會聯合會副秘書長鄒志強主持。
據古銑賢介紹,此次大罷免針對的目標有24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和一位民眾黨籍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罷免的結果是25人罷免行動沒有成功,全部過關。第二波大罷免將在8月23日舉行,有7位國民黨籍立委將接受被罷免的投票表決。
古銑賢表示,國民黨在此次大罷免選舉中全部過關,可喜可賀,但高興一晚就好。他指出,民進黨雖然此次遭遇挫折,但賴清德并不承認失敗。民進黨治理無方,但選舉有道,為了打擊對手勝出選舉,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所以,國民黨雖然拿下一城,但決不可以調以輕心。
古銑賢稱,他通過對第一階段大罷免的觀察,有以下幾點感想:無論大罷免的結果如何,大罷免只會造成臺灣社會更加撕裂、對立,不利于臺灣的發展與族群的融合,臺灣青鳥“涂紅抹黑”的極端做法引起反效果;大罷免弱化臺灣民主,讓更多人看到臺灣民主的負面和極端做法;臺灣百姓希望安居樂業,很好地培養下一代,使之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棟梁之材。但大罷免從去年一月當選后不久就開始進行,持續了一年多,使臺灣社會空耗了一年,百姓渴求安寧的生活越來越遙遠;民進黨逆世界潮流而動,愿賭不服輸,輸了就翻桌。視民主選舉制度為無物,臺灣將永無寧日;臺灣以前選舉語言主要是撕裂族群,搞臺灣島內族群對立;現在更多則是“抗中保臺”或給對手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簽,制造兩岸對立與隔閡。這極端不利兩岸一中認同與和平統一發展。
陽和總會館主席陳國慶指出,臺灣民進黨企圖通過大罷免拿回立法機構的主導權,實現一黨獨大,改變“朝小野大”的劣勢,推動其“臺獨”綱領,結果狠狠打臉民進黨,不要操弄意識形態。他呼吁,兩岸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臺獨”是一條不歸路。
舊金山統促會榮譽會長何偉明認為,臺灣大罷免的失敗,暴露了民進黨“臺獨”圖謀的又一次失敗,臺灣社會對于民進黨消耗資源,制造對立,感到反感,反而是大陸的發展,政策持續穩定吸引臺胞,尤其在經貿、文化領域,成績斐然,為統一創造有利條件。
舊金山促統會顧問董旭東表示,7月26日大罷免全部沒有通過,25位被要求罷免的人士都順利留任,顯示臺灣民眾對于島內政治化操控的拒絕。人們看到,臺灣島內選舉機制在過去幾個月被政治化、工具化,加劇島內社會的撕裂和動蕩,這是大家不希望看見的。
北京同鄉會會長何孔華表示,臺灣此次大罷免的大失敗顯示臺灣島內民眾的政治覺醒,此次大罷免行動反映民眾對“臺獨”執政當局長期操弄意識形態、破壞兩岸關系、漠視民生的強烈不滿。顯示“臺獨”執政當局執政基礎搖搖欲墜,削弱“臺獨”在基層的影響,也打破“臺獨勢力”不可戰勝的神話。
中華總會館通事李殿邦強調,臺灣民進黨治理無方,選舉有術,無論是應對美國關稅談判還是臺南風災水災,都無力解決,但卻全力推進大罷免選舉,勞民傷財,結果以大失敗收場。
座談會以皺志強總結性發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