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領航向復興 堅定前行促統一
□吳為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馬英九一行,就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發表重要講話。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之后首次會見臺灣同胞,兩岸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內外主流媒體廣泛報道、深入解讀。講話在海峽兩岸引發強烈反響,兩岸同胞紛紛表達支持和期許,普遍認為講話為當前緊張的兩岸關系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對引領兩岸關系發展正確方向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關鍵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重要時期,在對臺工作處于新的歷史方位,在兩岸關系面臨新形勢、發生新變化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發表涉臺重要講話,立意高遠、視野宏大、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最新論述,是新時代對臺工作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根植于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臺灣問題歷史經緯的深入研究,根植于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全面把握,根植于對黨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和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根植于對臺灣同胞的深切關愛。講話站在中華民族歷史高度,面向廣大臺灣同胞,聚焦中華民族長遠發展,以談話談心方式娓娓道來,同臺灣同胞、臺灣青年說歷史、擺事實、講道理、搏感情,富有生活氣、親情味和哲理性,用語親切、平實,通篇彰顯了深厚民族家國情懷,飽含對廣大臺灣同胞深情厚意,找到了兩岸同胞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共識,入情入理入心,具有很強說服力、感召力,為發展兩岸關系指明了前進方向,必將激勵兩岸同胞共創兩岸關系美好未來。
揭示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事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不論是歷代祖國大陸先民遷居臺灣開疆辟土、開基建業,還是鄭成功復疆開臺、劉銘傳衛疆建臺,又或者是兩岸同胞在抗戰中共御外侮、光復臺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重要組成部分。兩岸同胞都說中國話、寫中國字,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這是與生俱來、不可磨滅的歷史事實。長期以來,“臺獨”分裂勢力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炮制“臺獨”史觀,推行“臺獨”課綱,切割兩岸歷史聯結,嚴重毒害臺灣社會尤其是青年一代。習近平總書記以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揭示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歷史是中國歷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一部分,既是對“臺獨”史觀的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也為臺灣同胞補了一堂“中國歷史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么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么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么勢力能把我們分開”。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是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阻隔不斷,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客觀事實改變不了,家國團圓歷史大勢阻擋不了。這既是兩岸關系發展歷程對現在的啟迪,更是對未來的昭示?;仡櫄v史,即便兩岸關系歷經風雨坎坷,兩岸同胞始終一脈相承、心手相連、守望相助。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就臺灣花蓮地震,代表祖國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表示慰問哀悼,表達愿意協助臺灣同胞災后重建,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臺灣同胞,反映了兩岸同胞血脈親情在大災大難面前自發自然的流露。展望未來,只要兩岸同胞攜手同行,也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
宣示了推進反“獨”促統的堅定意志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系”。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國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家園。家園要和平安寧、家人要和諧共處,這是兩岸同胞共同心愿?!芭_獨”分裂勢力勾連外部勢力,破壞共同家園,制造家人對立對抗,違背同胞意愿,危害臺海和平,損害臺灣同胞利益,必須堅決反對。我們不愿看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上演兄弟鬩墻、兵戎相見的歷史悲劇,也絕不會容忍中華民族共同家園遭到分裂破壞。兩岸同胞要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把中華民族的命運、臺灣的未來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實現祖國統一,和平統一是最佳方式,和平發展是正確道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關鍵是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認知。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兩岸同胞對一些問題存在不同看法。解決問題需要時間,更需要雙方坐下來面對面溝通對話,尋找解決問題、打破僵局的鑰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來,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觸交流起來,增進了解,累積互信,化解矛盾,尋求共識”。釋放了共同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積極善意,表明了不論其屬于臺灣哪個黨派團體,不論其說過什么、做過什么,只要做到這一點,兩岸同胞開展互動交流就有了基本互信。
展現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利益的誠意善意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宏偉目標,就是要讓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通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上更好日子,在國際上腰桿更硬、底氣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做一個走到哪里都受到尊重的堂堂中國人。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展現了團結臺灣同胞、爭取臺灣民心善意和誠意,是發展兩岸關系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著眼于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重大主張。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藍圖,祖國大陸制度優勢顯著、市場空間廣闊、新質生產力持續提升,都將為臺胞臺企在祖國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祖國大陸將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持續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制度和政策,積極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祖國大陸有能力帶領14億多祖國大陸同胞過上好日子,也完全有能力同臺灣同胞一起共創美好未來。
強調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思想基礎,是實現祖國統一必要條件,也是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關鍵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在于增進對中華民族、中國人的認同,增進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的感情。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就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祖國大陸始終對臺灣同胞敞開大門,將采取更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交心,也希望島內各界共同努力,排除島內政治障礙,恢復和推動兩岸雙向交流正常化常態化,讓兩岸同胞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增進相互了解、加深彼此感情、拉近心理距離、促進心靈契合。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歷史根基和思想源泉,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園和紐帶。講話號召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和守護中華文化,強調要增強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包括臺灣同胞在內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要挺膺擔當、挺身而出,堅定文化自信,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堅決抵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逆流,在傳承和守護中華文化過程中系牢兩岸同胞精神紐帶、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出了攜手同心為實現民族復興而接續奮斗偉大號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凝結著兩岸同胞的奮斗和汗水,需要兩岸同胞同心共創、接續奮斗”。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經過百年奮斗歷程,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成功道路,迎來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踏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民族復興偉大新征程。
臺灣同胞利益福祉系于民族復興,民族復興成果和榮耀由兩岸同胞共創共享。當前民族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兩岸同胞理應攜手同心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共同奮斗,堅決反對一切損害民族利益、阻撓民族復興進程的行徑。只要全體中華兒女一起想、一起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臺灣同胞也會利益更多、福祉更實、未來更好。
表達了對兩岸青年關心關愛和殷切期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續奮斗,也終將在青年的接力奮斗中實現”,勉勵兩岸青年“跑好歷史的接力棒,為實現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岸青年特別是臺灣青年關心關愛和殷切期望,必將激發兩岸青年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激勵兩岸青年攜手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打拼奮斗。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臺灣青年并非所謂“天然獨”,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文化、歷史,共同的責任和期盼,賦予了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之間“天然親”的感覺,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相依相伴、同心同行奠定了扎實基礎。祖國大陸歡迎臺灣青年到祖國大陸追夢、筑夢、圓夢,持續為兩岸青年成長、成才、成功創造更好條件、更多機遇。祖國大陸很大,裝得下、撐得起臺灣青年所有夢想,相信臺灣青年在祖國的廣闊天地中一定能夠大有可為,也能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