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建議。這是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做出的綱領性重大戰略規劃建議,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明確路徑,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雄厚基礎和源源不斷的動力,也為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指引了方向。
一、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引領兩岸關系發展大勢
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對“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做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建議》把“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列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的目標任務,闡述了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主張,必將為廣大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發展創造更好機遇和更廣闊空間,必將為推進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奠定更堅實基礎,提供更有力支撐。
“十四五”規劃建議在深入、準確分析國際國內形勢,以及臺海局勢的基礎上,科學明確地提出兩岸關系發展路徑和方向。首要的根本原則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只有堅決維護這一旗幟才能推動祖國統一。重要的發展路徑就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這明確了兩岸關系發展仍然要擴大交流合作,促進融合發展,同時要積極致力于運用文化共鳴增進同胞心靈契合。祖國大陸主動積極作為的方面,在于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祖國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祖國大陸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這些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踐行造福臺灣同胞福祉的承諾。建議還指出要加強兩岸基層和青少年交流,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這既明確了祖國大陸要爭取的是廣大臺灣同胞尤其是基層和青少年支持,反對的是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充分展現祖國大陸既關心關懷臺灣前途發展,同時又絕不會容忍任何“臺獨”分裂的底線。
二、深刻認識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為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要求積極奮進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并將向臺海方向傳導。中美戰略博弈持續激烈,美國新任總統將繼續加緊“以臺遏華”戰略,打“臺灣牌”力度不會減弱。民進黨當局在島內“一黨獨大”,不斷操弄“漸進臺獨”“法理臺獨”,制造兩岸敵意對抗,限制兩岸交流合作,打壓島內支持兩岸關系發展的積極力量,不斷“綠化”臺灣社會土壤,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面臨著一系列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
也要看到,中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中國不僅是其中的參與者、受益者,還日益成為引領者、塑造者。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朝“西降東升”方向發展。中國抗疫斗爭在全球率先取得巨大成效,經濟發展展現強勁韌性和良好勢頭。綜合實力持續發展,對引領和塑造兩岸關系發展的能力更加強勁,對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裂的實力更加突出。所以,盡管臺海形勢面臨各種各樣挑戰,只要祖國大陸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堅決反對任何破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徑,兩岸走向統一是必然歷史大勢。
總體看,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治基礎,加大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是造成兩岸關系緊張動蕩的總根源。其行徑挑戰祖國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底線,嚴重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嚴重沖擊臺海和平穩定。但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系走向、引領民族復興進程的關鍵因素。當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動祖國統一進程的信心更足、能力更強、條件更多。
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關乎兩岸關系發展方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
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是“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得以實現正是建立在這個重要政治基礎之上。“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不容否認和破壞。實踐已經充分表明,堅持“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系就能改善,臺灣同胞就能受益;否認“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系就會受到危害,臺灣同胞切身利益就會受損。
民進黨當局2016年在臺灣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根本性質,不斷拋出否認“九二共識”的謬論,充分暴露了其頑固堅持“一邊一國”分裂立場、企圖破壞“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謀求“臺獨”的本質。“九二共識”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任何人、任何勢力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將之翻篇,對之歪曲抹黑。
民進黨當局炒作只存在“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而不存在“九二共識”,是妄圖抹煞兩岸“兩會”協商會談成果。“九二共識”達成的歷史背景和具體過程事實很清楚。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就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進行協商。通過“兩會”代表1992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后“兩會”一系列函電往來,“兩會”達成了共識,后來被稱為“九二共識”。雙方都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態度。對于一個中國政治涵義,臺灣海基會表述“認知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作了求同存異的處理,從而確立了兩岸商談的政治基礎。這是雙方平等溝通協商、運用政治智慧達成的,不是一方強加給另一方的,其過程和內容均有明確的文件和文字記錄。
“九二共識”在兩岸關系發展重要歷程中都得到了兩岸雙方的共同堅持,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九二共識”達成后,“汪辜會談”順利舉行。2005年4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領導人舉行歷史性會談,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明確了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展對話與交流,改善兩岸關系,維護臺海和平穩定。馬英九2008年上臺執政,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兩會”立即恢復制度性協商,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等23項協議,開啟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歷史新征程。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舉行歷史性會晤,兩岸領導人在會晤中都強調堅持“九二共識”。這些都充分證明“九二共識”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支柱性作用。
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才能行穩致遠,臺灣民眾福祉利益才有保障。2008年至2016年,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系實現歷史性轉折,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兩岸雙方建立和增進了政治互信,為兩岸交流合作、協商談判創造良好條件,兩岸“兩會”舉行11次領導人會談,簽署23項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聯系溝通機制,部門負責人實現互訪。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蓬勃發展,兩岸人員往來規模創歷史新高,2015年達到985.6萬人次,其中臺灣居民到祖國大陸549.8萬人次。兩岸雙方務實溝通,妥善處理涉外事務,臺灣以適當名義和身份連續8次出席世界衛生大會,1次列席國際民航組織大會,與新加坡、新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反觀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后,全盤否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協商大門關閉,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折損,兩岸關系發展遇阻,臺灣民眾福祉受損。歷史事實證明,什么時候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協商就能順利開展,兩岸關系就能行穩致遠;什么時候否認“九二共識”,兩岸商談就難以為繼,臺海形勢就會緊張動蕩。
“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不容否認,也無法破壞。無論民進黨當局怎樣歪曲抹煞,其一手摧毀兩岸互信的基礎,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局面,損害臺灣同胞切身利益的事實昭昭,其責難逃。
相關新聞
中國日報英文版兩岸頻道 | 中國日報中文版兩岸頻道 | 湖南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 廣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 江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 中國政府網 |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 |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協網 | 黃埔軍校同學會 | 全國臺聯 | 中國僑聯 | 臺盟 | 新華網 | 人民網 | 中新網 | 中央電視臺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 國際在線 |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